免费小说网>历史小说>边戎>关于元部民会议和民主等问题

《边戎》 关于元部民会议和民主等问题

作者:阿菩 本章4249字 阅读0次

最近很多书友说,对《边戎》一书中描写到“民主”很不习惯,我每次看到都很纳闷,我什么时候写到所谓的民主制度了?下面就一些书友在QQ群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回答。其中在元部民会议这个问题上我将尽量用《边戎》已有的内容进行回答,避免过度阐释。

书友旺旺:里面不是有个华表坛嘛?你有意无意在往这方面写。

阿菩:华表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产物,不过秦以后作用受到削弱,即被三晋法家入秦以后建立的层级行政体系以及由以叔孙通等为代表的部分汉初儒生所完善的严格的尊卑礼法体系所削弱,先秦诸家的那种独立精神、民本精神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到了清朝以后,华表更只是成为一个摆设。不过《边戎》不是发生在强悍的清朝,而是发生在伟大的宋朝,且书中的汉部是从蛮荒地区发展起来的,这种过分变态的尊卑体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土壤,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加上有一部分人自觉地要恢复中国古代的民本精神,我个人觉得出现华表这东西并不奇怪。至少,是有可能出现的。

书友旺旺:还有那个元部民会议之类的,都有这方面(民主)的影子。

阿菩:华表坛的精神是民本精神,元国民议会的形式也不是民主代议制,这一切与所谓的“民主”(尤其是近代西方意义的民主)未必有关。

请大家回忆一下元部民会议(也就是后来的元国民会议)的形成。边戎里的政治制度,是从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还不是从宋朝的内部,而是从北宋末年的边远蛮荒之地开始发展。汉部进入蛮荒之地后,其制度也受到了原始部落的影响,那就是篝火论事制度。翻开有关金朝的史料就可以知道,女真等部族在早期,通常都是一个部族的人围着篝火商议、决定族中大事,当然,篝火会议的发言与决断未必是每个参加者都平等的,而是其中的强者更有话语权,也更容易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类似的这种制度不但在女真,也在许多原始部族中普遍存在。

汉部早期的制度,也有些类似但不完全是篝火群议制度。最高的决策层(即狄喻与七兄弟等人)拥有压倒性的话语权,但在汉部只有几百人、一千多人的时候,所有部民也都有权与闻部中大事和发表意见,这在书中应该是有所体现的。

女真的这个制度是在接触汉文化后才改变的,因为女真毕竟是浅演之族,所以一接触到比它发达得多的辽、宋制度后很容易就整个儿改版了——这是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了。野蛮民族在文明化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认知力和文化自信心不足,通常都是不仅接受先进文明的好处,连同先进文明的坏处也一并承继。(我们今天不也这样吗?一些人追逐西方制度时也是无差别地、不分好坏地追逐啊。)

女真人没文化,在汉化的过程中只能近乎无保留地接受大宋知识分子的话语模式,像大宋、大明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其知识分子所讨论的政治制度又会分为许多派别,野蛮民族在进化过程中通常又只能接受他们最能理解的那个派别——而这个派别通常又都是比较保守甚至僵死了的一派。辽之学唐宋、金之学辽宋,不都如此么?后世清之继明更是如此。

金与清的进入中原,其实最大的危害还不在于他们将关外的野蛮制度带进关内来(如金的猛安谋克制度和满清的圈地),因为这种制度注定了难以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金、清所带来的危害,最突出的一点其实体现在他们以自己的“野蛮视角”对中原文化进行“选择”这一点上。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完全是优秀的、良性的,其中都会有恶性因子的存在,华夏文明亦然。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如何选优汰劣,是任何一个文明都必须面对的关键性课题。而华夏文明的几次政权沦陷所产生的最大悲剧莫过于“选优汰劣”这一权力由一帮才刚刚进入文明社会边缘的蛮族来执行。客观一点来说,可怜的女真人和可怜的满人未必是完全出于坏心来进行这一选择的,只是他们的文化底子实在薄弱得可怜,所以他们所做出的选择通常都是最适合他们本族的进步而不是符合整个华夏文明的进步。(打个比方,中原知识分子中,有人是大学水平有人是中学水平有人是小学水平,结果幼儿园水平的女真人来了以后发现和小学水平的汉人最有共同语言,于是就把大家都拉去重新由小学读起了……)在这个过程中,对野蛮民族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对整个华夏文化来说却是一种倒退。

和阿骨打等女真豪强不同,汉部中的文化精英却有能力对大宋最精深的制度分歧问题进行审慎的辨析和选择,因为他们中的若干人——以杨应麒陈正汇(以及陈正汇背后的陈瓘等人)为代表——都有着相当的文化修养,而且本来就出自大宋,深知宋制的利弊,所以反而不会在接触大宋之后就近乎盲目地接受辽、宋的制度,在一些制度上甚至比女真变化得更慢一些。(其中最突出的两点就是自觉保留尚武精神,以及对单一巨头权力无限扩张的抵制)。

之后汉部逐渐壮大,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南下辽南后汉部的人口急剧膨胀,那种全部部民聚集在一起讨论事情的制度已经行不通了,于是汉部这种类似于篝火议事的制度就开始产生了变化,那就是在内部产生了“区别”,即诞生了一批元部民。

元部民一开始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身份,即最元老的那批部民(只有几百人)。但由于有这样一个称号的人在部中受人尊重(也因为他们实际掌控着汉部的权力),所以后加入者便有了成为元部民的渴望,而汉部的高层也顺应了这种渴望,于是元部民开始扩大,开始纳入那些新加入的强者,并由一个象征性的身份,变成了一个部内的组织,最后由一个不成文的组织变成了成文的制度。这个组织掌控着汉部的政治、军事、经济和舆论等各方面权力,是整个汉部的核心。这一点,书中也有描写。

一个人无论多么强大,都不能同时和成千上万的人进行联系,也不可能直接控制成千上万的人,所以少数人要控制成千上万的民众,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汉部的高层就是通过控制元部民会议来进而控制整个汉部。再后来,汉部的势力更大了,疆域更广了,人口更多了,于是元部民会议的人数多到了不能直接控制的程度,这时元部民会议内部又发生了层级变化,即产生了元部民代表,甚至进而产生了利益归属不同的元部民代表的首领(比如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代表头头)。汉部的高层,正是这样,由他们控制各个代表头头,再通过代表头头控制代表,再通过代表控制普通的部民,实现对整个疆域的层层控制。到此,元部民制度基本形成,后来汉部由“部”改为“国”,元部民会议便也改为元国民会议——这不过是名称上的变化罢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以上关于元部民会议发展过程的内容在书中都有体现,阿菩在此只是总结,并没有过度阐释。元部民会议既不是直接民主制(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也不是代议民主制(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自下而上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它是汉部最高决策层用来控制汉部(前期)和控制国家(后期)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本精神、争取精英阶层支持的一个机器。它的初衷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这与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而与近代以来西化知识分子所追求追逐追捧的“民主”制度有根本的区别。

书友斛律玄彻:但是这些元部民本身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现在他们也有表达自己权利的意思,那元部民会议就不仅是个控制的工具,而是一个互动和磋商的地方。

阿菩:对,元部民会议设立的初衷是自上而下地控制国家,但是在上层进行控制的同时,下面的人其实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反弹,控制的工具很多时候会变成反控制的工具,这就是历史的悖逆。

书友温少:我觉得《边戎》中有一点幼稚的地方就是兄弟之情了,兄弟情谊竟然大于一切,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阿菩:兄弟情谊有大于一切么?我不记得《边戎》中有写到兄弟之情压过利益的。

书友惠州陈一二:对,兄弟间也是利益的。

书友惠州陈一二:但当我看到陈楚希望那几兄弟快点死的时候,我还是认为书中有了民主意识。因为这种想法在那个年代几乎不可能有的,除非是想造反。

阿菩:我个人不觉得陈楚的想法很突兀。首先要看到陈楚的身份,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个大商人,又靠近权力中心,我觉得像这样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并不奇怪。那只是一种符合他自己利益的想法而已。

惠州陈一二:你是说陈楚所反映的是:他要代表他的利益参与到这个王朝来。

阿菩:至少从我对《边戎》的认识上看来,这个说法比较贴近。

书友温少:太好玩了,明明不是民主,作者被读者逼要承认是民主。

阿菩:是啊,我是一个对民主制度既没有深入了解也不太过感冒的人,所以老被大家说我在书里写民主,我真的很无奈。

书友旺旺:但是那里面已经带有民主的雏形在了。

阿菩:不是带有雏形,是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地方。边戎里的政治制度,是从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西方的模式没有很大的关系。我只是从我自己认知的那段历史,推演出了汉部这个制度,只是现阶段的我认为那样是可能的(我没有说是必然的)。

书友温少:我也认为阿菩没写民主,我也不认为那是民主,也不认为需要。

书友旺旺:既不是封建制度又不是民主制度,那你这个算什么制度?

阿菩:我不知道。

旺旺:所以我说UP这就是你的败笔

阿菩:败在什么地方呢?

旺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社会算什么制度。那读者看后的感觉更加怪了。你不部能凭空杜撰出一个制度。

斛律玄彻:阿菩也不是杜撰。

阿菩:你(旺旺)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之所以说不知道,是因为到现在为止类似的这种制度都还没有一个既恰当又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词。现在的那些描述社会形态的名词,尤其是在中国深入民心的五分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对欧洲(而不是全世界)的描述,马克思自己也不敢说、不曾说这个五分法适用于全世界,但近代中国的三流学者却将这套东西拿来往套用中国的历史,并通过教科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套东西(以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来描述中国)或迟或早都要摒弃的。中国到底是什么社会呢?现在学界各有各的说法,因为没有定论,所以我也只能说我不知道。

阿菩不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阿菩只是一个写手,一个写yy小说的写手,我写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设计出一套救国救民的制度,更不曾说我所描写的汉部制度代表着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我只是根据自己有限到近乎浅薄的历史认知,用一个yy写手的想象力,推演出一个我认为可能出现的制度罢了(游戏设定不都是这么做的么?)。至于这个制度该叫什么,我认为不重要。或许十年以后连我自己都会觉得《边戎》很幼稚,但今天的我却还是认为书中的大部分内容还说得过去。

(以上根据边戎2群聊天记录有所增删修改,有兴趣参加类似讨论的朋友请光临边戎书友群新群-元部民会议13554535)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章节目录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

推荐历史小说:电影世界抽奖传和姐姐大人同居的日子巅峰狂徒绿茵之谁与争锋火莲洛月血剑魂超级道士傲世元皇少年封魔师射雕之江湖